质量成本管理在二十世纪后期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主要是质量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相结合,形成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形成以战略管理和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战略质量管理;质量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结合,形成目标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与责任会计结合,形成质量成本责任会计。
5.1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是在作业成本和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各种质量作业活动的动态反映,在分析和优化质量作业的基础上,对质量作业及其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和业绩评价,以提高质量作业管理水平。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是以“质量作业”为核心,要求建立质量作业中心,归集质量作业成本,通过质量作业分析,对质量成本实施动态管理。其意义在于:(1)以“过程管理”出发,加强质量成本的动态管理,增强了内部的协调配合;(2)通过作业分析,优化作业链,提高质量关联作业管理水平;(3)成本动因分析为降低质量成本选择合理途径;(4)建立质量作业考评制度,发展作业考评体系;(5)持续改进质量成本管理的水平。
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是对质量成本形成进行作业控制的动态过程,与传统成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以“作业”为核心,把管理对象深入到“质量作业”层次,从本源上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改变了传统质量成本管理以“产品”为对象的管理方式。
2.以作业质量成本计算为中介,贯穿质量成本管理的始终,为管理提供更为明细和动态的成本信息,使质量成本管理建立在更为有效的信息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作业质量成本信息的管理职能。
3.以“成本动因”分析为导向,引导企业从根源上寻求减少或消除无效作业,控制作业消耗,优化作业成本的合理途径。通过动因分析,为质量成本控制提供方向性思路。
4.以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TQM)为要点环节,力求各个质量作业中心实现“零存货”和“零缺陷”,***大限度消除无效作业,提高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
5.2 战略质量成本管理
战略质量成本管理是在质量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衍生形成的,主要是以“战略定位”和“价值链”分析为核心的管理方式。
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各种质量作业活动的动态反映,在战略质量定位分析和战略质量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质量作业,对质量作业及其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和战略业绩评价,以提高质量作业管理水平。战略质量成本管理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全局观、过程观和长期性的新思维,把质量成本管理深入到战略成本管理的每一个层次和环节,通过动态的全面质量成本管理,使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战略质量成本管理与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
1.外向性与全面性。战略质量成本管理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注重行业的价值链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把质量成本管理的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的环境中予以全面考察,不是把眼光仅仅放在生产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而是把质量成本控制放在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的整个价值链来考虑,分析各种机会质量成本,增强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盈利。
2.以“战略定位”分析为核心,把质量成本管理放在战略管理的高度,从根源上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改变了传统质量成本管理以“产品”为对象的管理方式,根据战略定位不同,采取不同的质量成本管理策略,为优化质量成本管理提供了途径和方向。
3.以“成本动因”分析为导向,引导企业从质量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寻求减少或消除无效的质量作业,控制企业资源耗费,使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更加有效,充分发挥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功效。
4.以价值链分析和全面质量管理为要点,通过价值链分析,力求各个质量作业中心和环节实现“零缺陷”,***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的质量作业,提高战略质量成本管理水平。
5.3 目标质量成本管理
目标质量成本管理,就是按目标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它是目标成本管理在质量成本管理中的延伸和具体运用,是目标成本管理与质量成本管理结合应用而形成的管理模式。
目标质量成本管理是建立在目标成本管理基础上的一种管理体系,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运用和延伸。首先,目标质量成本管理把管理的中心升到 “目标”层次,以确保目标的完成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目标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其次,以质量成本作为管理对象,体现了管理对象的特殊性。从质量成本的构成看,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成本,这类成本并非越低越好,适量投入保证成本是减少质量缺陷成本的必需;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属于质量损失成本,这类成本是越低越好,应把损失成本降低到***低限度。通过优化质量成本,使整个质量成本***低,这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由于大部分质量成本存在于产品成本之中,从产品成本中分离质量成本,是目标质量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作业质量成本计算为分离质量成本提供了方法,是实施目标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
5.4 质量成本责任会计
质量成本责任会计是质量成本管理与责任会计结合所发展来的,其核心是通过建立质量成本中心,对质量成本实施严密的责任控制,以服务于质量成本管理。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组成部分,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专门方法。它是适应企业分权管理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在规模较大的企业,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权限中心,如何协调企业的总目标与各部门目标、各部门之间目标冲突的问题,客观上需要一种方法来对其进行比较评价考核,以保证分权单位协调发展。质量责任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通过会计信息的积累、加工和反馈,对各分权单位的质量管理执行情况进行业绩计量和评价,进而考核各分权单位履行责任的情况,并通过奖惩与利益挂钩,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在企业中,根据授予分权单位的权力责任以及其对业绩的计量、评价方式,将企业划分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质量责任中心,对质量责任中心实施严密控制。
按照责任会计的基本原理设计的质量成本责任会计主要包括:明确质量责任范围,建立质量责任中心;编制质量责任预算,规定考核标准;组织质量责任核算,实施业绩评价与考核;编制业绩报告,制定奖惩办法。 |